錳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物資,被廣泛應用于鋼鐵、有色金屬冶金、新能源、電子信息、醫藥、化工、航空航天等領域。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曾在采訪中表示,我國是全球電解金屬錳、電解二氧化錳和高純硫酸錳的主要生產國,其中電解錳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97%。
早在2010年,原環境保護部就發布了《電解錳行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對電解錳企業污染綜合防治技術路線提出指導意見,以降低電解錳行業資源、能源消耗,削減污染物排放強度,加強污染防治,促進電解錳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2014年,又發布了《電解錳行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試行)》提出了電解錳工藝過程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末端循環利用技術等清潔生產技術,以及廢水治理可行技術、大氣污染治理可行技術、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可行技術(方法)等污染治理可行技術。
今年3月,針對錳渣等固體廢物的污染控制工作內容和執行規范,國家生態環境部又發布了《錳渣污染控制技術規范》。錳渣是什么?為什么要專門出臺對錳渣的污染控制工作的規范和工作規定呢?因為錳渣具有產量大、可溶性污染物含量高、顆粒細小等特點,是錳行業中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大的風險源。
我國是我國是全球電解金屬錳、電解二氧化錳和高純硫酸錳的主要生產國,電解質錳的產能能達到全球產能的97%。錳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物資,可廣泛應用于鋼鐵、有色金屬冶金、新能源、電子信息、醫藥、化工、航空航天等領域,尤其是鋼鐵行業,用錳量達到了90%~95%。但我國錳礦生產平均品位卻只有12%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每生產1噸金屬錳就會產生8-10噸錳渣,由于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我國每年新增的錳渣能超過千萬噸,這些錳渣中含有硫酸錳、硫酸銨等大量可溶性鹽類化合物和鋅、鎳、鈷等游離態重金屬離子,成分復雜,易擴散至環境中造成污染。
像錳渣這樣,在日常生活生產和其他活動中所產生的、會對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造成污染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都稱為固體廢物,尤其是在工業生產所產生的金屬殘渣、廢料等由于化學成分復雜,隨意丟棄不但影響市容市貌,還會因為其復雜的化學成分,普遍具有的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毒性、放射性等對周圍環境、居民生活帶來危害。
這類有害的危險固體廢物需嚴格按照技術規范中的處理流程進行操作,進行接下來的收集、儲存、運輸、預處理、利用、充填、回填、填埋等,達到保證危險廢物利用物的環境安全性和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風險,創造潔凈、安全、宜居的城市環境。
您好!請登錄